從前的人,大都認為兒孫滿堂是件光宗耀祖的事,因此家庭成員較多,生活在屋邨的人,便會知道當年很多家庭都是兒女成群的。在很多家庭,父母都要出外工作,家教的責任,不是由長者負責,便交由家裡最年長的兒女負責。兄弟姐妹多有一個好處,就是年紀大的可以照顧年紀小的,大的同時又能提早獨立。家庭成員間比較能相互扶持,婆媳間偶有衝突也較能為大局著想而忍耐,另外年紀小的太多會感激兄姊犧牲自己提早負起家庭的重責。
現在的情況不一樣,兒女少,加上父母將大部份時間用在多努力賺錢而忽略家人,婆媳間易有衝突,便將兒女交給女佣照顧,父母的花在兒女身上的時間少,管教自然少,無論是言教還是身教都甚少影響兒女,結果,兒女的心靈脆弱,也就較難適應社會的急速發展了。
時代的急速發展,經濟的騰飛,有些住久了開始累積一定程度的財富便遷出,也有些家庭成員增多而調遷別區或別的大單位,隨著流動性的增加,徙置屋邨的發展也變得不再單純,而最新遷入的,比較住久的居民,顯得相對貧窮了。無論環境怎樣改變,屋邨對很多人來說,不止是提供一個窩,還是一個充滿回憶的地方,對於一出生便有房子住的人來說,有一個安穩的家的感覺,並不能擁有相同的體會。
上一篇 | 下一篇 |
天空下不同的生活點滴(上) | 房屋政策造成中港矛盾(上) |
No comments :
Post a Comment